< 上一篇 | 下一篇 > |
65.1 km | 07:27:41 | 06:52/km 日期: 2013-11-25 06:44 - 總爬升: 1441 m - 地點: 中寮山 - 天氣: 涼爽 - 平均心率: 21 - 卡路里: 5727 Cal - 溫度: 22°C - 濕度: 88% Pace: 06'20" / 06'21" / 05'50" / 06'21" / 06'18" / 06'10" / 06'05" / 06'12" / 06'11" / 06'09" / 06'09" / 06'21" / 05'40" / 06'14" / 06'44" / 05'38" / 08'33" / 06'20" / 06'36" / 06'47" / 06'09" / 06'00" / 06'20" / 06'32" / 06'44" / 05'57" / 06'11" / 06'20" / 08'18" / 06'06" / 06'13" / 05'58" / 06'20" / 06'17" / 05'47" / 08'12" / 08'17" / 06'33" / 07'15" / 07'00" / 06'17" / 06'10" / 09'01" / 06'52" / 06'59" / 06'40" / 06'53" / 11'00" / 07'25" / 06'33" / 06'41" / 06'36" / 07'06" / 06'31" / 06'19" / 09'39" / 09'26" / 07'07" / 07'56" / 08'20" / 06'48" / 07'12" / 06'58" / 06'45" / 06'56" / 30'00" / · 留言 Beethoven:Symphonie No. 7 / 貝多芬:《第七號交響曲》
傳奇巨星超級珍貴發燒天碟
卡洛斯.克萊巴指揮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
1.簡介
貝多芬《A大調第7號交響曲,Op92》完成於1812年晚春,他寫曲時手法翻新,四個樂章均由舞蹈節奏主導,嚴格來說並沒有真正的慢板樂章,因此華格納認為此曲乃「舞蹈的神化」,而貝多芬則自述:「音樂有如醇酒,使我得到朝向生產過程的靈感。我就像酒神,為人類提鍊榮耀之酒,使他們得到精神的醉意!」既傳奇又神祕的指揮巨擘卡洛斯.克萊巴(1930-2004),他指揮之時有如酒神戴歐尼索斯附身,讓樂團或歌者深信別人都不對,只有他最正確,充滿無與倫比的魅力。此外,他又是完美主義者,唱片錄音和現場音樂會都極為鮮少,所以任何一個現場音樂會實況錄音的出現,均被內行鑑賞家視若珍寶。本片取自1982年5月3日慕尼黑國家劇院演出實況,克萊巴的節奏動量生龍活虎,光輝燦爛質感豐富的高潮就像白熱化電流,不愧是目眩神迷的偉大演奏。採用超級音響SACD發燒模式上市,逼真臨場感更加令人顫慄不已!
2.卡洛斯.克萊巴
卡洛斯.克萊巴(Carlos Kleiber, 1930.7.3~2004.7.13)誕生與柏林,後來取得奧地利國籍。父親是奧地利名指揮家埃里希·克萊巴,母親是猶裔美國人。卡洛斯幼時有奧地利名字叫卡爾,因受納粹迫害而舉家逃亡阿根廷後,改採西班牙名字卡洛斯。
父親不很贊成卡洛斯學音樂,因此於1952年到瑞士蘇黎世學化學。但是次年就到慕尼黑的歌劇院學指揮。得父親埃里希從旁協助,於1954年在波茨坦舉行自己的首場演出。不過,他以別名Karl Kell站在指揮台,以避免被大家說是沾父親的光,或是受反對他當音樂家的父親責怪。不過,據說在他首次上台時,埃里希曾打電報鼓勵他說:「祝你好運。老Kell」。
埃里希一方面指導希望當指揮家的兒子如何指揮,也介紹兒子給劇院的相關人物,但在公開場合也嚴厲批評兒子的音樂活動。這一個偉大指揮家的父親,給卡洛斯的指揮家生涯投入複雜而深刻的影響。
1956年至1968年歷任杜塞道夫、杜伊斯堡以及斯圖加劇院的指揮。1968年起,成為「巴伐利亞歌劇院」的指揮,確立其名聲。1973年首次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上台,指揮最拿手的「玫瑰騎士」,次年首次在倫敦皇家歌劇院與拜魯特音樂節(指標「崔斯坦與伊索笛」)站上指揮台。1978年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而首次踏上美國的指揮台。此後不斷指揮世界有名的歌劇院與交響樂團,但從不擔任音樂總監之職,一直保持其自由之身。
克萊巴指揮的樂團並不很多。其中之一是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。1974年他指揮維也納愛樂錄製貝多芬第5以來,兩者的關係似乎不錯,沒想到1982年12月練習貝多芬第4時,他與樂團團員的意見相左,克萊巴竟取消定期演奏會(常被稱謂「泰麗莎事件」)。隔了6年後,兩者和解,1988年3月重新執棒指揮維也納愛樂,之後就有多場動人的名演,但錄成唱片的並不多。1989年與1992年,克萊巴兩度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那有名的「新年音樂會」。
克萊巴灌錄的唱片極少,但只要灌錄,就會引起很大的擾動。例如與維也納愛樂灌錄的貝多芬第5、第7,布拉姆斯的第4,都被認為是這些樂曲的最佳唱片之一,與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灌製的貝多芬第4,更是因其鮮烈的演奏而一出片就引起大旋風。
歌劇的錄音與錄影,則有「魔彈射手」、「茶花女」、「崔斯坦與伊索笛」、「蝙蝠」、「玫瑰騎士」。
克萊巴不喜歡錄製唱片,對錄製唱片也很嚴厲,因此他留下的唱片很少。有些錄音,如「波希米亞人」,就是因他不滿意錄製成績,而中途放棄。但是他的粉絲很多,因此市面上有許多使用廣播的錄音,或聽眾在音樂會場側錄的錄音製成的非正規唱片。
他也不喜歡被人採訪,因此幾乎不曾陳述過他的信條,但曾對有深交的伯恩斯坦說:「他只想像院子裡的蔬菜一樣接受陽光成長,然後只管吃喝睡覺而已」。
他在指揮時有令人連想芭蕾的獨特流麗優美的姿態,能迷住觀眾甚至樂團團員與音樂家同業。
從他魔棒似的指揮棒湧出來的音樂,有萬馬奔騰似的速度快感,有快刀斬亂麻似的節奏感與鮮豔奪目的色彩感,以及超群的美麗詩情。
由於他表現的音樂樣式很現代,因此常被認為是走在時代最前端的「天才指揮家」,其實他所使用的手法很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盛行的方式,這大概是受他父親強烈的影響,承繼了舊時代指揮家們的傳統。
1980年後本來就不多的演奏會,更減少到兩三年數次,所指揮的樂團,主要是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、維也納愛樂與柏林愛樂等數團。因此當他要指揮某個樂團開演奏會就會成大新聞,他的粉絲想盡辦法買到票。不過買到票也不保證聽得到他的音樂會,要看到他的人真正站在指揮台上,才能確定真正能夠聽到他的音樂。
2004年7月13日,他追隨數月前去世的芭蕾舞者夫人絲坦卡‧布蕾卓娃病逝。卡拉揚說他是如假包換的真正天才。
3.關於這張唱片
1982年5月3日,克萊巴在慕尼黑國家劇院指揮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舉行「追悼卡爾‧貝姆的音樂會」。演奏曲目是貝多芬的交響曲第4號與第7號。這次音樂會獲得極大成功,許多著名的評論家都給他極高的評價。
兩首交響曲中,前半的第4號為了籌募「整修Prinzregenten劇場基金」而由Orfeo唱片發行LP唱片,並衝擊全世界的古典 樂迷。其演奏併有不知止境的狂熱而猛烈的速度感,與仔細表現細部而獲得的多彩又細膩的情緒,自由操縱緊張與解放,使此曲達到未曾有過的熱度,因而被認為是 稀有的名演,並說是天才卡洛斯.克萊巴把他的才能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名唱片。這張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的LP後來翻製為CD,並成為眾多CD唱片中,屈指可數的大暢銷CD。
樂迷們當然期待音樂會後半的第7號也製成CD發行。但是碰到自認是得了「發行唱片恐懼症」的克萊巴,實在沒有什麼希望看到第7號CD上市。第4號的CD是例外,因為那是籌募「基金」所需。
現在樂迷們有福了。Orfeo唱片終於發行第7號的CD。這是與超級名演第4號同一次音樂會的錄音,因此其氣氛當然與第4號相同。其演奏只能說是強烈。試聽第3樂章急板,那突突逼人的氣勢,聽得使人喘不過氣。克萊巴表現毫不含糊而強烈嚴峻的音響,給各音部雄辯角色的魔術,只有長期合作的夥伴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,才能把音樂提升到這麼驚人的境界。在這裡,管弦樂團成為有機的整體,在終樂章,已像是一隻身段柔軟的野獸,跳躍猛進。
那一場音樂會的在場聽眾,一定是聽得發呆了。因此樂曲結束後忘了拍手。先是零零落落的掌聲,等到聽眾醒過來,就是一陣狂風似的歡呼聲,聽眾以所能做到的最極限的歡呼,來讚美這位天才。
錄音甚佳。更直得一提的是這張CD以普通CD與SACD兩種方式製造,因此除可以使用一般CD播放機聽到清晰的聲音,如使用SACD播放機,那就會聽到從未聽過的臨場感十足的交響曲錄音。 · 留言 不論今天跑的多長,都比不上契宏兄大老遠專程跑來中寮山補給來的有意義.(其實他是來看我是否已不支倒地準備送醫,哈!),這麼有人情味的團及情義相挺的好兄弟,實在令人感動,通常我都會太激動而加碼一圈,可惜偶體力已盡,沒有契宏兄的適時補給,我撐不完第三圈的,真的.
11月累積里程 : 334.56 km MIZUNO Wave Rider 16 2E 累積 : 1975.5 km XT 上傳 | 11 years ago · 留言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