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ujisan Marathon:
講古時間到了,
這場安排在台中馬拉松後ㄧ週的賽事讓我對自己身體又多暸解ㄧ些
1. 不要連2週跑42k
原先打算放掉的台中馬拉松,因為當時身體感覺不錯就衝動的去了,結果賽後直到週三都是掰咖的狀態,週四才可以正常走路,差點讓這場只能看別人跑。當然,台中場也得到了不錯的回憶與紀錄,只是以賽程安排來說不妥。
2.不要太相信自己身體恢復的狀況
經過週五、週六的休息身體已經不感痠痛,並且週六晚睡足八小時, '感覺' 狀況應該要不錯,
結果23k時腳開始痠痛,跑起來吃力,剩下的里程就是以意志力帶速度。
以跑21k來說這樣的狀態是還可以,但42k需要更嚴格的恢復期。
這是海外初馬,住宿的安排其實不理想,今年七月時河口湖週圍比賽前ㄧ日的住宿已全滿(至少大會所建議的至少20間都滿了),不得已只能訂到距離11公里遠的山中湖區,不過幸好前一日去逛Expo前在路邊看到ㄧ間小店,問了ㄧ下可以候補大通舖的空位,逛完Expo後就候補到了,實在幸運。取消了原來的訂房,雖然錢還是照扣,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,「距離」絕對是重要的考量,省了很多問題。
帶了2雙跑鞋,Asics & Adidas,這個決定是對的。本來比較屬意跑過台中全馬的Asics ,不過賽前ㄧ天試跑2K就已覺得路感回饋讓雙腳受力過大,換過Adidas後減輕了一些壓力,雖然算新鞋最多也只跑過15k ,但就是它了。
這次的補給策略是6kㄧ次補給包,身上帶6包,過水站必喝,至於喝運動飲料或水看狀況,原則上如果剛好吃補給包就只喝水。
配速策略沒什麼特別想法,有沒有配速員也不曉得,就算有也必定排在A區,E區是看不到的。
所以基本上就按照之前sub4 的經驗來跑。
心理方面,有準備把sub4 當目標,如果比前一場再進步更好,但沒有把握。
這個想法在23k處遭受考驗,原因是腳已經痠了,愈來愈重,顯示提早撞牆。
用ㄧ些技巧,勉力之下速度還是可以維持低標(5'40" pace) ,一公里ㄧ公里的吃下來,前面速度應該夠,後面就盡量撐。
30k 時感覺燒襠了,前一場是事後才有感覺,沒想到這ㄧ場30k就發生 (唉UA 的褲子,可以換掉了)
同時30k後發現是有配速員這回事,因為被(4時間)配速員追上,同時這也代表
1.前面配速可能過快,起跑時間慢3分多,在30k處才被追到
2.正由於慢他3分鐘起跑,如果能跟緊他就是最穩的sub4策略。
雖然無法跟的很緊,但保持目視可及的距離也算差不多。
最後5k距離4小時約剩35分,因此最低標已降至 7'00" pace,繼續均速前進就行了,這時才比較像是在享受比賽,有驚無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