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不在計畫中的比賽,連續抽了三年的紐約馬,真的沒想到這麼快就中籤了(炫耀)這大概是2019幸運的開端,也是上天安排好的命中註定賽事。
紐約,一個很容易讓人充滿幻想、嚮往的都市,對大多數人而言,他只存在大螢幕中,只存在電視裡,只存在虛擬的想像。大蘋果,印象不外乎是曼哈頓的城市輪廓、天際線、紙醉金迷的第五大道、喧囂繁華的新年倒數時報廣場。從經濟、時尚、娛樂、到運動、文化等等,彷彿這裡的一切,都是世界的中心與指標。雖然對我而言這些都在入境的那刻破滅,畢竟就算光鮮亮麗與繁榮,終究這裡就是美國,還是維持著美國人一貫的節奏與步調,過著一般人沒有擁有的美國時間。
這趟紐約行,只待短短四天,完全是為了比賽而來,當然除了賽事,也想辦法的把觀光行程填滿,畢竟花錢飛15小時,分分秒秒都要把握阿。不過為了省貴貴的地鐵費,在紐約每天走路走到腳要斷掉,隨便一個景點估狗地圖都是1mile起跳,這個計算里程單位真的很不親切阿。
時間快轉到比賽當天,在清晨時發生了小插曲,飯店的警報器在四點的時間響起,在恍惚之中穿上外套跟著其他房客一起走逃生梯,走到一半才廣播說確認是false alarm,明明很早但回到床上後也就睡不著了。剛好那天也是夏令時間結束,多了一小時的睡眠 (但因為警報也沒賺到),還為了時間調整很怕會錯過比賽。總之在有點混亂與困惑中來到了我選擇的搭接駁車地點New York Public Library,跟穿著各種睡衣的人群順順走,很快就上車了。
車上一邊和晨跑的機先生連線,一邊觀賞從天際線冉冉上升的火紅太陽。隔壁座位跑友Mark大概看我有點緊張的樣子,便開始聊天,原來他有蒐集六大馬甜甜圈,不過是以donate的方式,明年就要去倫敦了呢。最後在通往Staten Island的大橋上小塞了一下,約莫七點抵達了起跑會場。不知道是車上暖氣太強,還是溫度真的冷,就算有溫暖的陽光,寒風中還是不停發抖阿。
下車排隊先過安檢,檢查速度蠻快的,正式進到選手村後,也才七點多一點,以一般比賽來說差不多是正常的集合時間,但紐約馬起跑是9:40,而且這是first wave的起跑時間,還好我偷吃步改了預計完賽時間,才能擠進wave 1,不過就算如此,還有將近兩個半小時的慢長等待。
前一晚看比賽手冊,寫到會場會提供bagel, banana等食物,所以早上出發也沒進食,結果沒想到是吃到飽的形式,有廣灑beanie的最大食物贊助商Dunkin Donuts,貝果一箱一箱的發,還有熱咖啡,熱的飲水機,附贈茶包與熱巧克力,能量飲和waffle餅乾也不能錯過,吃了一輪後居然沒有飽足感,又去加碼了貝果。原本找到一塊曬得到陽光的地方等待,後來決定去走走,才發現選手村有依照選手不同的color group做區別,有orange, green, blue, 而我是green 結果剛剛一直待在orange village吃別人的補給。最特別的是有看到Therapy dogs帳篷,當下不懂是什麼意思,後來查才了解,原來會場有therapy dogs安撫跑者的焦慮和緊張,早知道就找狗狗們玩耍了。
終於8:40左右開放選手進起跑區等待,人群聚集在一起就比較溫暖,開始把身上的保暖衣物往旁邊的捐衣箱丟,時不時就會有衣褲在飛越空中,接下來的快一小時就是看選手們的脫衣秀。漫長的等待即將結束,出門到現在都已經過了跑一場全馬的時間了。從集合地慢慢的往起點移動,也走了十幾分鐘,才終於看到起點拱門。鳴槍前的唱國歌與歡呼聲是一個讓人感動到起雞皮疙瘩的儀式,能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五萬跑友齊聚在參與年度最盛大的紐約馬,一起再度見證歷史的一刻。
為什麼紐約馬起跑時間這麼晚呢? 因為起跑第一個要橫跨的橋就是早上通往Staten Island的 Verrazzano Narrows Bridge,沒錯就是要確保早上五萬個選手都順利抵達會場後,才能開始清空與管制這條主要幹道,聽起來真的是一個浩大工程。比賽正式開始,green group的路線是跑橋的下層,雖然沒能有寬廣的view,但根據早上Mark分享,上層的風大比較難跑,總之我是信了。橋旁有NYPD的帥氣直昇機盤旋,身為觀光客只好一直停下來拍照。
過橋後進入Brooklyn,也是占賽道路線最大比例的一區,從3K-20K熱情明眾歡呼聲不間斷,不自覺得的也跟著加快腳步,身旁的選手和加油團隊激起腎上腺素大噴發,沒有特別配速,但看錶都有維持在5:30~5:40左右。記得只有在10K左右進入一個比較安靜的neighborhood,好好的欣賞屬於Brooklyn舊式老街的風貌,不是那麼寬闊的馬路,街道兩旁綠蔭滿目,紅磚矮住宅,門前都還留著10月底的萬聖節裝飾,相較於印象中的都市面貌,這裡人情味濃了一點,多了藝術與文青氣息。
半馬過後經過Queens,速度慢了,肚子開始餓了,但老外馬的(此非罵髒話)共同特色就是沒有固體食物,頂多一些gel,對一個被台灣比賽餵大胃口的真的很難適應,連基本補給需求的香蕉、巧克力也沒有,這次比賽中唯一吃到的香蕉還是從路上民眾手上拿的。25K是賽道中最唯二沒有加油團地方,通往Manhattan 的Queens Boro Bridge,也是大家口中最難的路段,因為跑在相較封閉的橋底層又是微上坡,除了前進的步伐,多了更多急促的呼吸聲。地圖上看這橋有1mile之長,有非常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節奏,過橋後喘口氣,因為轉個彎就進入曼哈頓的第一大道,更熱情的啦啦隊迎接著我們。
這時候時間也中午了,大晴天讓腳步放慢了,進水站時都想要偷休息,但身旁選手們都沒有在走路的,只好逼著自己也跟進。從沿路的加油聲抽離,腦中計算中每一mile對應的公里數,單位轉換也是比賽中蠻耗體力的事情。在17mile震耳欲聾的加油聲,居然隱約聽到自己的名字,在茫茫人群中看到在秘魯認識的朋友在呼喚我,立馬轉向跑去擊掌。和這對朋友也是各種奇妙的緣分,而能夠紐約再次相遇,一定是安排好的巧合。機先生除了follow我的行蹤,還要回報他自己的進度,在場外他也在進行一個跟隨選手的馬拉松呢。感謝他出現在19mile,補給了自己買的MM巧克力,順便把我手上的雜物交給他,下次見面就是終點前了。
里程繼續走,第一大道底接Willis Bridge到Bronx,這裡只有短短1mile的距離,純粹是為了湊足紐約的五大行政區,折返在Madison Ave Bridge,有個阿姨拿著" this is the last damn bridge" 的牌子,看到忍不住大笑,他真的很懂跑者的心聲阿。回到曼哈頓第五大道,市中心地帶人潮更多了,接回中央公園是第一天晨跑有經過的,沒想到今天才發現這裡也是緩上坡,當比賽來到37K任何的小坡道都非常有感,這時候腳傷開始做痛,有點以跛腳方式前進,很想停但是身旁跑者加油團包圍,再痛苦身體也要著意志走。很希望趕快進終點,但又不想比賽太快結束的矛盾,除了腳痛,盡情的享受如同明星走星光大道的對待。在約定好的地方,人海之中看到熟悉的身影單腳下跪...的拍照,真是辛苦攝影師了。隨著賽道進入尾聲,附近的加油團更是熱血沸騰,彎過Columbus circle,看到小小的終點拱門,衝線、完賽。
腦袋覺得一切都很不真實,但身體提醒著,你真的完成了六大馬的紐約馬。兩個月前的車禍,復健的時光,無法跑步的日子,一路努力維持體能,調整訓練方式,最難也最重要的是心靜的轉換,一步一步的也走過來了。為了比賽,花了大把鈔票,為了42K(實測是43K)的距離,飛了半個地球,值得嗎?達案是肯定的。這趟紐約行,絕對值得回味一輩子。
(也是為什麼過了一個半月還要把一切化為文字記錄下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