座右銘:
1.每天都要讀書Reading+跑步Running+訓練Training;
2.平時訓練辛苦些,比賽才能少辛苦!
20週漢森課表之106/140(跑5休2)
休息日(讀書日)
本年度第12本書讀完
書名:飲料大騙局
評等:★★★
《飲料大騙局:第一手飲料廠商不敢說的真相.前食品公司員工挺身吐露告白》零卡、低脂、無添加,別以為喝了沒有事。
(1)「零卡」可樂的代糖無法滿足大腦,反而食欲失控。
(2)「無添加」蔗糖的飲料中,加了更不健康的「液態果糖」。
(3)「運動飲料」吸收快,發胖速度也快。
(4)「優酪乳」健胃整腸?它的含糖量比碳酸飲料更高。
(5)號稱補充營養的「強化牛奶」,其實根本是買安心的。
「不要懼怕食品有中添加物,但要選擇含添加物越少的食品越好。」─食品安全專家 文長安/專業審定
【四種深植人心的錯誤觀念】
(1)水離子飲料對解渴有益。
(2)果汁對健康有益。
(3)零卡對減肥有益。
(4)提神飲料對疲勞恢復有益。
【添加物的「美味」,掌控你的舌尖】
零卡可樂、三合一咖啡的植物性奶精、運動飲料、100%純果汁、所有標明「無添加物」的飲品......每年,你喝下多少這些「最沒有價值的加工食品」?飲料公司巧妙地用廣告台詞打造清涼與健康的假象,說服消費者購買充滿添加物的產品。
果香、無糖、清爽、濃稠,這些口味都是為了討好消費者口感,在研究室中以多種添加物混合調配而成。在選擇商品時,除了基本的「保存期限」和「熱量」,每個人都應該多留意標籤上的成分標示:號稱「無添加蔗糖」的飲料,是否加入了吸收更快、更不健康的「液態果糖」;選擇不同口味的優酪乳時,是否加入了「合成香料」或是「水果香精」;大方標示「使用天然果汁」,其實果汁含量僅1%。
【留意這三點,選擇最安全的飲料】
(1)選擇原料種類少的產品。換句話說就是「少放添加物的產品」。
(2)比起含有什麼,反而要確認不含有什麼。加工食品製造流程無法完全去除添加物,至少要確認不含「防腐劑、香料與色素」。
(3)檢查營養成份表。基本營養標示須有以下八種:熱量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鈉、飽和脂肪、反式脂肪、糖。
【安全?危險?每日攝取量之下的危機】
關於添加物,許多人會有一個盲點:「天然添加物,比化學合成的健康」。事實上,正因這種認知,而讓天然添加物被排除在毒性實驗之外,產生了安全上的漏洞。例如從梔子中提煉的黃色色素,因在萃取過程中會產生毒素,已被日本列入危險添加物。
消費者一定會感到疑惑:既然添加物這麼危險,又為什麼能光明正大、合法地放入飲料中?危險和安全的論點,其實兩種都正確。依各種科學數據為依據,訂出人體標準安全的每日攝取量,例如反應兩極的阿斯巴甜,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,必須一天喝上16罐零卡可樂,才有機會攝取到對身體有害的危險劑量。
然而,就算經過再嚴密的測試,因為科學技術尚未完善,有時通過測試並取得安全認證的添加物,會突然被發現其對身體的影響,或是必須調整每日安全攝取量。例如在1996年獲得許可的天然添加物「紅藤仔草色素」,日本於2004年發現有誘發腎臟病的可能,因此禁止。可見得所謂的「安全」的添加物,只不過是代表「現在還沒發現其危險」罷了。
除了揭露飲料添加物對人體造成的危機,書中也明確指出兒童過動和學習力,確實受到人工飲料中添加物的影響。但若無可避免添加物時,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對自己身體危害最小的商品?商標上又有哪些可以看穿飲料內容的秘密?從今天開始,不再被飲料包裝或廣告迷惑,為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。
【如果還沒辦法完全放棄飲料,保護自己的四個建議】
「喝水取代喝飲料,買飲料時務必確認標籤。」如果,真的無法馬上全面用水取代飲料,至少遵守食品工程專家的四項建議,朝「只喝水」而努力。
(1)做好付錢的心理準備。
若是相同種類,盡量選擇貴一點的比較好。好的材料與生產系統都十分昂貴,因此不得不提高產品的價格。所以如果你想要好的產品,就必須做好支付與之相符的價格的心理準備。
(2)保存狀態是基本中的基本。
「保存於陰涼處,避免光線直射」,這是基本常識;購買裝在寶特瓶裡的飲料時,選擇冷藏保存的產品。罐裝加熱飲料會溶出環境荷爾蒙雙酚A,因此最好不要喝。
(3)不要只喝一種飲料。
對品牌和口味的專一,很有可能在你體內累積特定的添加物成份。
(4)選擇合乎自己身體狀態的飲料。
挑選飲料的順序如下:水→黑咖啡→茶類飲料→維他命飲料→果汁→碳酸飲料。盡量避免喝果汁和碳酸飲料,而其他飲料選擇的標準是「糖類含量」。
結論:沒事多喝水,少喝飲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