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台北馬拉松(324)
2010年跑過台北半馬21K(當年還沒四十歲XD),記得跑到腳抽筋,跑完跛腳好一陣子,十年後半馬變成家常便飯跑,現在可以用比十年前快20分鐘的速度輕鬆跑完半馬,印證了有氧能力是可以提升的。
托疫情關係,無法出國,從八月底啟動馬拉松訓練至12月台北馬,大約練了1620公里,比2018年Garmin pb班大約又多了二百多公里,自己可以感受到長距離的進步...
今天氣溫濕涼約15~18度,本想穿長袖壓力衣褲,但又覺得沒那麼冷,只好穿半套,長壓力衣配短褲,坐著班次極少的捷運,差點來不及6:00寄物,入場後趕緊暖身,跟著暖身圈圈暖跑了800m,起跑15分鐘前入場,一開跑發現人潮速度並不慢,有五分速,之後慢慢速度變快,一下子配速拉到四分三十幾,比我預計配速快了10~15秒,趕緊降速,但降得不多,呼吸也不算太喘,只好就這麼跑下去,中正紀念堂遇到小廖330列車,慢慢超越後,一路經過台北重要景點(東南西北城門),在中華路遇到高志明配速列車(315),嚇到趕緊再降速,總之15K之前都在想辦法壓速度,從堤頂上環東之後,上坡逆風速度終於被壓下來了,而且努力找人擋一下強勁的東北風,南港折返進河堤之後(28K),感覺體力耗費了幾乎快一半,19K濕腳有水泡痛感,33K彩虹橋後,速度掉出五分外,但還好沒有掉太多,37K之前脖子有抽筋感(果然前面配太快了),趕緊停跑找工作人員噴砂隆巴斯,最後4K仍無法加速,過了40K,終於醒了一路加速衝進終點,破了PB約16分鐘,成績應該有達標BQ,台北馬明年也不用抽籤了。
以下為自我賽前提醒
目前依照天氣預報為中標偏高標4:55-4:50(16-18度)327-324的配速(4:50可以多一些),希望可以至少維持32k,上坡 降檔4:55,下坡加速4:50,均速4:52維持至少到彩虹橋過後,真的可以加速,還有9k可以表現4:45一下,也許325有機會。
2019的渣打馬拉松會想跟配速員,今年則想跑自己的速度 節奏,看到兔子也不會像以前一樣瘋狂跟車了,每個人有不同節奏,把握好每個跑步的當下,或許比跟車更重要
彩虹橋後應該是最辛苦的路段,剩9K(順順完賽即可)
民權大橋前37-38K前會逆風再辛苦一小段
進六號水門最後4K可以再微微加速進終點
進健康路是最後2k準備衝刺
引述大迫傑在《跑過、煩惱過,才能發現的事。》對比賽心態的描述:
「如何慢慢發揮力量對馬拉松來說非常重要。」
「起跑後,跑者必須從斟滿的杯子裡一點一點釋放力量。如果因為別的對手追上自己就急著加速,自己的力量就會急遽減少。」
徐國峰:真正的盡力是內外身心能量順暢流動的狀態,「無衝突/無掙扎」是重點,一種我不斷想回去的絕妙狀態。